• [

    百科知識

    ]

    設計人員如何預防甲型H1N1流感

    未命名.jpg

    一、基本知識

    甲型H1N1流感是由變異后的新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甲型H1N1流感病人為主要傳染源,主要在人類中傳播。雖然豬體內已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動物為傳染源。
    感染途徑主要通過飛沫或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處粘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傳播。
    人群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1—4天。
    臨床癥狀與普通RL感相似,包括發熱(腋溫≥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頭痛、肌痛、乏力、嘔吐和(或)腹瀉?砂l生肺炎等并發癥。少數病例病情進展迅速,出現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
    由于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發疾病,其特點仍待進一步觀察總結。目前尚無有效疫苗,但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二、防護措施

    1.避免接觸流感樣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后。
    3.避免前往人群擁擠場所。
    4.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然后將紙巾丟進LJ桶。
    5.盡可能頻繁開窗,增進居住空間的空氣流動。
    6.如果戴口罩,必須正確使用和處置,以確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確使用口罩增加傳播風險。正確做法:用口罩仔細遮蓋嘴和鼻子并系牢,盡可能減少面部與口罩之間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濕氣后,換上新的潔凈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復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應丟棄并在除下后立即處理。在觸摸用過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潔手液洗手。
    7.一旦發現染病,立即就診,并盡量避免接觸他人,控制傳染范圍。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流感攻擊力最強。流感是人類最常見傳染病,大致分A、B、C三種類型。其中,甲型(即A型)攻擊力最強,也最常見。  
      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據表面密布的兩種蛋白質——血細胞凝集素(H)和神經氨酸酶(N)分為不同的亞型,H有16種,N有9種。二者組合不同,病毒毒性和傳播速度也不同。
      種類多樣的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從野生動物傳給家畜家禽等,在雞、鴨、豬等身上廣泛傳播。通常,人們把多在豬群中發病的流感稱作豬流感,多在禽類中發病的稱作禽流感,而人類常患的季節性流感稱作RL感。
    不同的流感病毒在不同的生物體內發作造成的后果也各有不同,另外有的亞型病毒可同時感染不同的生物體。比如,豬流感最常見的是H1N1亞型,但人有時也會感染H1N1亞型,嚴重的還會出現肺炎,甚至死亡。H5N1亞型流感病毒主要傳染雞等禽類,被稱作禽流感,但這種病毒幾年前肆虐全球多個國家,并且由染病的雞等禽類傳染到人,到目前已累計造成250多人死亡。  

    預防甲型H1N1流感要學會消毒

    “消毒是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請切記。所以,請認真看一下以下消毒方法和細節,以更好地做好這場流感防控保衛戰!
    衛生部近日印發的《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試行)》介紹了正確的消毒方法。  
    為規范甲型H1N1流感現場消毒工作,減緩或延遲疫情的傳播蔓延,特制定本指南。
    一、消毒原則
    (一)消毒范圍與對象 現場消毒的范圍和對象應由公共衛生醫師根據有關指征確定。應包括被傳染源排出的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和環境,患者尸體等。一般不必對室外環境開展大面積消毒,防止過度消毒現象的發生。
    (二)消毒方法的選擇 應首選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學消毒的方法時,要注意選擇合格的消毒劑。  
    二、消毒措施
    (一)隨時消毒
    1.隨時消毒是指對患者污染的物品和場所及時進行的消毒處理。醫療機構的甲型H1N流感專門病區、留觀病房、隔離病房、發熱門診、感染科門診及可能被污染的各種場所應做好隨時消毒。隨時消毒特別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場所: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場所和物品、診療用品、生活用具、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等。特別要注意對相關人員的手進行及時清洗或消毒;颊咴\療場所可采取通風(包括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也可采用循環風式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無人條件下還可用紫外線對空氣消毒,不必常規采用噴灑消毒劑的方法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2.醫護人員和陪護應按照要求做好個人衛生防護,診療、護理工作結束后應洗手并消毒。
    3. 在行進過程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現病例和疑似病例時,應迅速采取隔離措施,將病人轉移到機艙或車箱后部,其他乘客應距其3排座椅的距離;颊、乘務人員和乘客應立即帶上醫用防護口罩;颊咦詈檬褂脝为毜男l生間,無集中收集排泄物的,應排入密閉容器內,到達目的地后由專門的消毒清潔人員進行消毒處理。專門運送病人和疑似病人的交通工具還應及時對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場所和物品進行收集處理。
    (二)終末消毒
    終末消毒是指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離開有關場所后進行的徹底的消毒處理,應確保終末消毒后的場所及其中的各種物品不再有病原體的存在。終末消毒特別要注意病家、發生疫情的公共場所和學校、乘載患者的交通運輸工具和患者病房的消毒。
    1.病家消毒
    當患者住院、康復或死亡后,應及時做好病家的終末消毒。病家終末消毒的對象包括:住室地面、墻壁,桌、椅等家具臺面,門把手,患者餐飲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廁所、衛生間等。
    2.公共場所和學校
    發生疫情的公共場所和學校,在病人轉移后,應加強通風,并做好終末消毒,消毒對象包括:室內地面、墻壁,門把手、樓梯及其扶手,場所內的各種物品表面。  
    3.交通運輸工具
    患者離開后應對交通運輸工具進行終末消毒,消毒對象包括:艙室內壁、座椅、臥鋪、桌面等物體表面,食飲具,患者所用寢(臥)具等紡織品,患者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及場所、火車和飛機的衛生間。
    4.醫療機構
    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感染科門診等每日工作結束后,以及隔離病房在患者康復、死亡或離開后,均應做好終末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墻壁,桌、椅、床頭柜、床架等物體表面,患者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及相關診療用品等。
    5.終末消毒程序
    (1)在出發前,應檢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劑和防護用品,做好準備工作。  
    (2)消毒人員到達疫點,首先查對地址和名稱(如門牌號、單位名稱、病人姓名、車輛牌照等),并向有關人員說明來意,做好防疫知識宣傳,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消毒區域內。  
    (3)對脫掉的外衣應放在自帶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離服、膠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帽子、防護眼鏡、一次性乳膠手套等。
    (4)仔細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間居住的房間、活動場所,用過的物品、家具,吐瀉物、污染物傾倒或存放地點等,據此確定消毒范圍和消毒對象。根據消毒對象及其污染情況,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
    (5)進入較大的疫點時,應先用噴霧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條1.5米左右寬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測量、采樣和其他處理用。
    (6)測算需消毒的面積。
    (7)必要時,由檢驗人員對不同消毒對象進行消毒前采樣。
    (8)消毒前應關閉門窗,將未被污染的貴重衣物、飲食類物品、名貴字畫及陳列物品收藏好。
    (9)對室內(車內)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應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劑消毒或使用消毒劑進行擦拭。
    (10)病人用過的餐(飲)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時,可在疫點進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
    (11)疫點消毒工作完畢,按防護用品穿脫順序依次脫下,一次性物品按醫療廢物處理,重復使用的用消毒劑擦拭或浸泡消毒。
    (12)必要時,到達規定的消毒作用時間后,由檢驗人員對不同消毒對象進行消毒后采樣。
    (13)填寫疫點終末消毒工作記錄。
    (14)離開現場前,囑其在達到消毒作用時間后開窗通風,擦拭打掃。
    6.消毒人員應遵守下列注意事項
    (1)出發前,要檢查應攜帶的消毒工具是否齊全無故障,消毒劑是否足夠。
    (2)應主動取得被消毒對象的合作和相關人員的配合。應盡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學法消毒時應盡量選擇對相應致病微生物殺滅作用良好,對人、畜安全,對物品損害輕微,對環境影響小的消毒劑。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