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聞

    ]

    2009年7月22日全日食安全影響及觀測注意事項

    2009年7月22日的這次日全食,從日食初虧到復圓長達兩個多小時,全食帶寬度可達250 公里,日全食的持續時間最長可達6分鐘左右,這是1814-2309年之間中國境內可觀測到的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活動。同時,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覆蓋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全食帶將覆蓋印度中部、緬甸以及我國長江流域等廣大人口稠密地區,其中包括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成都、重慶、武漢、合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而與這次日全食對應的偏食帶則覆蓋了我國全境,從最南端的曾母暗沙(食分約為20%)到最北端的漠河地區(食分約為30%),即使是遠離日全食中心的北京,食分也將達73%。因此,這是一次影響我國全境的天象活動,通過科學部門、教育部門和各級zf的通力合作、協調部署、合理組織,可以在全國掀起一次規模宏大的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風氣。

    三、社會影響

    本次日全食對社會層面上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積極影響。通過科普宣傳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激發民眾熱愛科學的熱情和興趣,對提升我國國民科學素養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日全食期間,中國科學院天文學有關研究機構將聯合當地zf,舉辦多點互動的科普活動,藉此大力普及科學知識,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2009年5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2009年國際天文年日全食觀測和科學普及活動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天文學會會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向銅陵、桐城、黟縣、嘉興、蘇州、高淳、常州、無錫等八個觀測條件較好的城市頒發了"2009年日全食指定觀測點"的牌匾和證書。這些處于全食帶中心線的城市已經結合當地文化特點,策劃和組織了一系列日全食觀測和科普活動。屆時,中央電視臺也將在多個頻道組織實況轉播。

    (二)不利影響。全食帶區域從食既(太陽亮光突然消失)到生光(太陽亮光突然出現),時長短至1分鐘、長至6分多鐘。期間大地由突然變黑暗轉向突然變明亮,很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1.公眾視力安全問題。日全食過程中,很多人會進行觀測。在食既之前,太陽依然很明亮。不正當地使用觀測眼鏡或直接目視太陽都會造成失明等視覺損傷。尤其是生光瞬間,太陽突然增亮。有組織的觀測者可能還沉浸在肉眼能看見日冕的興奮之中,因此會被強烈的陽光灼傷眼睛(甚至失明);尤其在偏遠地區,人們可能因太陽的短暫消失而好奇地觀望。這時,太陽的再次突然顯露很可能會灼傷眼睛。因此,在觀看日食過程時,有條件的可使用專用的日食鏡片,沒有條件者可使用其他方式保護眼睛,比如用墨均勻涂黑的玻璃,均勻曝光的膠片,燒電焊時用的護目鏡等。

    2.交通安全問題。日全食發生時在機場、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附近有可能引起交通擁堵乃至撞車等意外事故,駕駛員亦可能會因分散注意力而引發交通事故。

    3.生產作業問題。日全食發生時大地突然變黑、氣溫下降15-20度、濕度明顯上升,在熱島效應嚴重的大城市可能導致降水、風力、風速的變化,從而引發諸如高空作業、建筑施工等的安全問題。

    4.通訊安全問題。在日全食期間電離層會出現擾動,從而可能導致通信中斷或受干擾,而且大量游客通過互聯網發送有關日食的信息等,可能導致網絡通信受阻等。

    5.社會治安問題。日食引起人群注意力分散、日全食短暫黑夜現象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6.醫療業安全。醫院的供電、照明等如應對不及時,有可能發生病人慌亂、醫療過程差錯等問題。

    上述不利影響可以通過科學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的溝通,并通過合理安排進行規避。為此,我們建議zf動員各部門積極準備宣傳、科學引導觀賞、謹慎防范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使得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這數百年難遇的科普良機來提高全民族科學素養、增加民眾對科學的興趣。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