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討論

    ]

    [轉帖]關于地震后臨時住宅的假想

     

          災后最重要的工作是為地震中無家可歸的災民提供臨時過渡居住的地方,現根據豆瓣網友“格格不入”所提供的信息,政府已經開始啟動擬為災民建可居住兩三年的過渡性住房的決議。

     

     

    荷蘭由于住宅緊張,曾大量的將集裝箱改造成為學生宿舍供學生居住

     

     

    荷蘭的集裝箱宿舍內景

     

      這批臨時住房可能將會發揮兩到三年的作用直至新的城市完全修建好,因此個人認為這批臨時住房的修建應具備以下幾點:

      1, 快速搭建,可從現在開始約在一個月之內大規模搭建完成,(這一個月的時間可以依靠帳篷過渡);

      2, 具備相對較長的使用壽命,至少是兩年,因此這種建筑將比現在所看到的臨時帳篷就算是比較專業的軍事帳篷堅固很多;

      3, 盡量節省成本,因為此次臨時建房的規模巨大,最好可進行重復利用,或直接使用現有材料進行改裝和搭建,避免出現使用之后大量廢棄材料需要回收處理進一步增加成本。

      就目前收集到的資料,災后臨時安置的辦法在全球范圍內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建筑師參與到災后臨時居住建設的例子比較著名的有日本建筑師板茂設計的紙筒結構住宅,搭建較為方便,可指導災民自主修建,類似使用周期較長的帳篷。臺灣建筑師謝英俊在臺灣也曾設計過木結構的臨時居住社區。另外也有大量的做法是使用塑料合成材料生產的臨時居住單元,但這種做法成本較高,大規模生產周期較長,而目前汶川地震受災面積較大,受災城市眾多,此種辦法在成本和規模上都存在問題,并且城市新建完成之后,塑料合成材料的回收和處理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個人認為,作為建筑師現在的首要任務并不是如何做一個臨時建筑的方案,這個問題可以留做下一步具體操作時進行深入設計,我相信,臨時建筑的設計辦法和搭建方式并非建筑師所要費力處理的問題;而是如何在地理區域背景下選擇一種具體的可操作的臨時規劃辦法、以及如何選擇和調遣搭建建筑的主體材料。

    噜噜噜狠狠夜夜躁精品